这个村有点神:村民随手写几个字 顶你一个月工资_书画资讯_艺术资讯_书画互动
书画家二维码,扫一扫查询更便捷
书画资讯
这个村有点神:村民随手写几个字 顶你一个月工资
发布日期:2017-12-28  点击:52
河南省永城市的茴村镇有一个5000多人的村庄,在这5000多人中竟然有1000多名书法爱好者,而这些书法爱好者还相当高,从村里走出了7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10位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56位商丘市书法家协会会员。
茴村是永城市的一个代表之一,它的特色是农民书法,拿起锄头下田地,放下锄头,拿起笔杆。看似一个小小的书法,实际上它背后是个文化底蕴,比如说像永城茴村的书法,不但鼓了我们农民兄弟的口袋,而且富了脑袋,熏陶了下一代。
“豫东书法村”墨香四溢,五分之一成为书法家
2017年12月13日,对茴村的书法爱好者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,在村里的书法爱好者们都赶到了镇里的文化站,参加每年一度的书法大赛。一些小朋友也在书桌前,认认真真地写着。他们都是学校里书法班的学生。
图片
比赛的同时,优秀书法作品展也在这里同时举行,院子里悬挂的,都是当地书法爱好者们提交的作品,有的还出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手。一些书法爱好者,也趁着比赛的机会,相互切磋请教。
这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大赛,足足进行了三个小时,经过层层评比和角逐,“比赛成绩”当场就出来了。
图片
河南省永城市茴村镇村民杨峰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,奖品是墨汁、毛笔、荣誉证书和作品集,对于这次获奖,杨峰感到十分高兴。
河南省永城市茴村镇 党委书记 刘伟:我们茴村镇是知名的书法之乡,现有中国书协会员7人,省级书协会员10人,另外我们还有广大的成百上千名书法爱好这种群体,所以通过我们举办这种活动,推动乡村文明建设。
书法大赛拿了一等奖的杨峰,今年68岁,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。如今,每天到书案前练习书法,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世代务农的杨峰,为什么会对书法感兴趣呢?
在杨峰的工作室,保存着一本已经发黄破损的字帖,杨峰说,这是他练习书法开始临摹的第一本字帖。
河南省永城市茴村镇村民 杨峰:这是从郑老先生手里,送给我的这一本赵孟頫的选字帖,我就从这一本书开始学的。
图片
郑效治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。一生教书育人、研习书法,写得一手好字。他书写的很多碑文篆刻,在当地颇负盛名。村民们受郑效治的影响熏陶,也纷纷练起了书法,慢慢地茴村形成“书法热”。受村里的书法前辈的影响,杨峰也喜欢上了书法。可是当时家里很穷,买不起纸笔,每天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。然而,即使条件再艰苦,杨峰总会抽出时间练习书法。
杨峰:我们是个农民,农民参加田间劳动,田间劳动休息的时候,就地碎土把它用手摊平,一个是用手指头搁上面练,一个是弄小棒这样写,你反正喜欢,不管你啥时间,只要有闲空就写写划划。
随着农村生活的不断改善,杨峰有了充足的时间去练习书法。十年前,他专门架起了书桌,开始专心研习书法。在他家房子的堂屋,墙壁上全都挂满了书法作品。而这些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落款——“农民杨峰”。
图片
这间堂屋的一角,就是杨峰之前练习书法的地方。去年,由镇里出钱,帮他把原来存放杂物的小屋进行了装修改造,成立了这间工作室。
满屋的书法作品,记录着杨峰练习书法的轨迹。而一幅幅富有乡土和时代气息的书法作品,也记录着农村生活的变迁。
图片
杨峰:机械种收农闲稠,现在都是机械化了,收种都是机械,人就闲起来了,农闲稠,这个稠就是密,就是多,就是闲时间多,布衣操翰唱风流,我们老农民这个身份,不仅是写书法,而且我们还搞诗联创作,砚溅香浓写春秋,这就是我们农民书法的生活写照。
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练习,杨峰的书法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。现在,他已经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。一边练习,一边参加比赛。近些年,杨峰的作品在各地的书法展赛上多次获奖。
杨峰:这是获奖证书,可能得有个100多次吧,这是一等奖的,这也是一等奖的,这是金奖的,这也是金奖的。
每隔一段时间,老杨就要到同村的书友家去串门聊聊天,顺便交流切磋一下书法。下午,老杨带着自己的两幅作品去到了黄昌宗家里进行切磋点评。黄昌宗也是茴村有名的农民书法家。杨峰说,像他们这样的交流十分频繁。
黄昌宗今年已经78岁,家里世代以卖馍为生,也是受到村里的书法家郑效治的影响,黄昌宗喜欢上了书法。
经过几十年的练习摸索,黄昌宗的书法功力也已经是颇为深厚,尤其擅长隶书和小楷,字体清丽,神韵不凡。
每天,黄昌宗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室练习书法。虽然已经有些驼背,身体也不太好,可是一提起笔,老人就一下子来了精神。
黄昌宗:这个书法也是人生一乐,落下笔,就可以忘掉一切,内心的一些烦恼,忧啊啥都忘了,你这思想都集中在这笔杆上,一切的杂念都没有了,所以这个是书画能增加人的长寿,落下笔啥事都忘了。
图片
因为书法,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,农闲时间,打牌酗酒的没有了,邻里关系更和谐了,村民们的文化素质也提高了。
在茴村,上至80岁的老人,下到刚上学的小孩儿,只要读过书,几乎都能拿起毛笔写上几笔。逢年过节,村子里都是自己写对联。因为爱好书法的村民众多,从茴村还走出了不少书法家,茴村也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书法村。
杨峰:5000左右人这个茴村,你要说有个千八百的书法爱好者,也不算稀罕,写字的人他们就把这个牌场,打牌的事就挤掉了,很少去。
图片
走进茴村书法巷,街道上白墙灰瓦的建筑装饰,会让人误以为来到江南的某个村庄。而两边墙壁上展示的一幅幅书法作品,别具一格,十分惹人注意。然而,这些或苍劲有力,或隽秀古朴的书法作品,全部都是出自茴村当地的书法家之手。
2011年,永城市茴村镇投资400万元,对茴村书法村的8条街道进行改造,农民书法家们的作品上墙了,街道变漂亮了,环境也变整洁了。
农民书法家润格1000元一尺 一门三杰书协会员
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也许很难想象,骑着三轮卖馍的、开着拖拉机卖煤的、扛着锄头种地的农民拿起笔来,竟然能写出一手让人赞叹的好字。在这个被誉为“豫东书法村”的地方,有7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10位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56位商丘市书法家协会会员。实际上,很多从茴村走出的书法家,不但成就了自己的兴趣爱好,而且通过书法,还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入。
每天,杜起文老人都要在书房里练习书法,这已经是他多年坚持的一个习惯。
图片
河南省永城市 书法家 杜起文:坚持75年了,从6岁开始写。今年81岁的杜起文,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。而他的老家,就在永城茴村。
杜起文是茴村最出名的书法家,虽然在茴村生活时间并不很长,但他也坦言自己的书法启蒙是在茴村,和村里的很多书法爱好者一样,郑效治也是他的启蒙老师。
1983年,杜起文在茴村所在的永城市开了一家书画店,并开始招生办书法培训班。如今,杜起文的书法作品价格不菲,依靠书法杜起文获得了丰厚的收入。
杜起文:我现在是1000块钱一尺,我家的一草一木,全部是写字挣来的,包括当时给儿子上学,儿子结婚,我没有任何其它收入,就是靠写字挣钱。
杜起文是最早从茴村走出的书法家,如今,杜起文的儿子和儿媳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“一门三杰”成为当地的佳话。而在杜起文的带动下,更多的村民,走出茴村,走上专业书法家的道路。
图片
在永城市一家书法培训学校,书法老师 李想正在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。今年45岁的李想,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也是从茴村走出的书法家,从小酷爱书法的李想,受到前辈的熏陶和影响,走上了职业书法家的道路,在永城市开了一家书画店,装裱字画、书法培训和作品销售构成了店里所有的收入来源。
河南省永城市书法家 李想:学生基本上就是,常年的就算30名左右,一年的话,你像我这个班,基本上就是3600块钱,一年上200个课时。
图片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像杜起文、李想这样的专业书法家,茴村有18名。他们或是在全国各地办班教学,或是通过销售书法作品为生。茴村的书法成就了他们事业、理想和人生。
这天下午,茴村镇的工作人员和当地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来到杨峰家,商量帮书法家印刷销售春联的事情。
河南省永城市 某书法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 魏东明:我们公司主要是,把这些农民书法家的春联作品,统一地印刷发行推出去,让农民书法家,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回报。
原来,考虑到茴村有大量的书法爱好者,如何使他们也能沟通过书法获得持续收益呢?当地政府也正在想办法。他们正尝试通过征集当地书法家们的春联作品,进行统一印刷销售,书法家们再根据销售收入获得提成。
魏东明: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公司营销,整个营销的利润的80%,还是交给当地的农民书法家。
图片
在茴村镇文化服务中心南侧,一座占地70亩的书法文化广场正在施工建设,明年5月将会竣工投入使用。2017年,茴村镇引入一家企业,尝试通过市场运作和包装,把茴村书法推向市场。
这天是周末,杨峰的家里来了两位小客人,他们都是来找杨峰学习书法的小学生。
图片
每到周末或者假期,杨峰的家里都会过来不少学习书法的学生。茴村的书法,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得以延续和传承。近年来,河南省永城市依托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,通过推动文化名镇、艺术之乡的创建,涌现出一大批独具特色的艺术村庄,促进了当地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。
河南省永城市市委书记 孟庆勇:茴村是我们永城的一个代表之一,它的特色是农民书法,拿起锄头下田地,放下锄头,拿起笔杆,现在已经是蔚然成风,看似一个小小的书法,实际上它背后是个文化底蕴,比如说像永城茴村的书法,不但鼓了我们农民兄弟的口袋,而且富了脑袋,熏陶了下一代。
半小时观察:乡村振兴不能只看票子
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”。这个战略有五项要求: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,这其中既有物质文明的硬指标,也有精神文明的软要求。二者相辅相成,不可偏废。不久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马庄村考察时指出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,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。总书记的嘱托也是这一要求的体现。
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、练习书法还可以创造财富,这实在是相得益彰、两全其美的好营生。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可以造就文明乡风,也可能同时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财富。我们希望其它地方能够借鉴书法村的发展理念,大胆创新、勇于实践,书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。
发表评论
共0条评论
书画家二维码印章,扫一扫查询更便捷。
黭Ҷά룬ɨһɨѯ

“书画家二维码,您的专属推广,扫一扫查询更便捷。"
书画家二维码,扫一扫查询更便捷
吉ICP备11002172号-1
吉公网安备 22060202000206号
Copyright ©2005-2023 书画互动 版权所有
微信、电话:13040329039 微信公众号:书画互动